[親子家庭] 關於糖的事實
9 2 月, 2022
blog
關於糖的事實
- 糖是一種簡單碳水化合物, 每克糖為人體提供4千卡能量
- 有些糖天然存在於食物中 (例如水果中的果糖及奶製品中的乳品), 亦有不少糖經常被添加到食品中
- 上述的添加糖一般用於糖果、糕餅、果味飲料、運動飲料、碳酸飲料、甚至調味醬料中
- 過度攝取糖份會導致能量過剩, 因而增加超重和過胖的風險
關於糖的謬誤
- 「紅糖、冰糖和蜜糖比白砂糖健康。」
- 從營養角度來說, 糖類大同小異、它們都一樣提供4千卡能量及寥寥可數的其他營養素
- 因此, 無論是什麼種類的糖份都是少吃為妙
- 「我可以靠飲用“水果”飲料達到每日建議的水果攝取量。」
- 某些名稱帶“果”及水果味的飲料實情上只是添加了果味調味劑及各種糖份, 並非真正用原果製造。飲用此類飲料不能算進我們每日的水果攝取額。
- 無添加糖的100% 果汁 (約¾杯) 可換算為一份水果攝取額。由於果汁相比原果糖份較高且營養素含量較低(尤其膳食纖維), ¾杯以上的份量都只會算作同一份水果。
- 「只要食物嚐起來不甜, 我便不用擔心它的糖份含量。」
- 從烹調角度來說, 甜味有助中和其他味道 (例如酸味及咸味), 從而平衡食物的整體味道
- 從食物科學角度來說, 糖份有助為食物「抽濕」、減少微生物滋長的機會、從而延長食物的保質期
- 因此, 食品製造商經常廣泛利用糖份加工一些甜味根本不明顯的食品, 包括意大利粉醬、沙津醬及各種調味料。舉個例子, 一湯匙的茄汁含約4克糖份, 相等於一粒方糖的糖份
拆解食物標籤
關於你所進食的營養事實。
添加糖不時會「改頭換面」, 用不同的形式, 掛不同的銜頭「行走江湖」。 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, 可查核食品標籤上的成份表上是否列有以下常見添加糖份配料:
龍舌蘭糖漿 (agave syrup) | 紅糖 (Brown sugar) | 甘蔗糖粒 (Cane sugar) |
半乳糖 (Galactose) | 玉米甜味劑 | 玉米糖漿 |
結晶果糖 | 玉蜀黍糖 / 玉米葡糖 | 濃縮蔗汁 |
果糖 | 濃縮蔗汁 | 葡萄糖 |
高果糖漿 (High-fructose corn syrup) | 蜜糖 (Honey) | 轉化糖 (Invert sugar) |
麥芽糖 (Maltose) | 麥芽糖漿 (Malt syrup) | 糖蜜 (Molasses) |
原糖 (Raw sugar) | 蔗糖 (Sucrose) | 糖漿 (Syrup) |
除了細閱成份表外, 大家亦可留意食物包裝上有否列出「低糖」或「無糖」聲稱。列有這兩項聲稱的預先包裝食品須符合《食物及藥物(成分組合及標籤)規例》(第132W章)所訂定的條件。
聲稱描述 | 條件 |
「低糖」 | 該食物是固體食物,且每100克食物含不超過5克糖。或 該食物是液體食物,且每100毫升食物含不超過5克糖。 |
「無糖」 | 該食物是固體食物,且每100克食物含不超過0.5克糖。或 該食物是液體食物,且每100毫升食物含不超過0.5克糖。 |
(資料源自食物安全中心: https://www.cfs.gov.hk/tc_chi/programme/programme_rdss/programme_Salt_Sugar_Label_Scheme.html)
減糖小貼士
- 飲品走甜: 將你平常最愛的凍檸茶和熱咖啡走甜, 除了能顯著減少日常膳食中的糖份攝取外, 同時亦能逐漸改善嗜甜的口味取向。
- 別將甜品當作獎勵或減壓工具: 用甜品慰勞自己或是孩子一次兩次似乎無傷大雅, 然而這變相是一種正向回饋行為, 久而久之讓身心成癮, 無意識將甜品和某些情緒掛勾, 動不動就「口痕痕」! 下次想要慰勞自己時, 不彷去看看電影、行行山、或去享受一次泰式按摩!
- 把曲奇藏起來: 所謂「眼不見為淨」, 讓家中或辦公室裡的甜食存貨離開視線範圍, 最好放到比較難觸及的櫃子深處, 你會驚訝這簡單的招數多有效!
- 換吃水果: 把每天下午的焦糖夾心朱古力換成砂糖桔, 健康美味兩俱全!
參考資料: School of Public Health, Harvard University; Centre for Food Safety